第206章 北陆南水军校_回到明朝当朱标
笔趣阁 > 回到明朝当朱标 > 第206章 北陆南水军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6章 北陆南水军校

  北平府。

  昨夜下了场大雪,一脚下去没过脚踝,李大棒子摘掉自己身上的披风,把马鞭扔给旁边的小将,坐在书桌边笑道:“太子殿下的信现在在哪里?”

  身边的将士帮他放好马鞭,走过去道:“除了信,来的几个人已经安排住处,需要您亲自去。”

  “来人了?”李大棒子拍着自己胡子上的雪沫,起身:“走,跟我去看看。”

  李大棒子待在北平府快大半年了,这大明第一陆军军校也即将完成,只剩下房梁和瓦没有运来。大雪封路,手都冻得硬邦邦的不能伸展,还别说干活了,墙石有几处受了冻,又得重新上泥。

  有几千将士和工匠师傅的齐心协力,建造起来也是特别的快。太子殿下也每月都会询问进度。他也认真负责监管进程,从不敢掉以轻心。

  天色昏暗,仍然是大雪成片儿落下,两盏红灯笼被风吹的摇晃。

  李大棒子带着几个将士赶到城中的驿馆时,已经是满头大汗,脚底下打着滑,带着寒气进了门。

  “大使远道而来,实在是有失远迎啊。”李大棒子一时被屋子热气裹着,看着面前的几位科技官。

  “在下焦赞。”

  “军器局大使,李安勇。”

  后面的几个都是对火器有研究的匠师,他们身后是两大箱子的线装书籍,和不少的棉衣。

  “几位坐。”李大棒子对门外的小厮喊道:“准备酒菜,快去。”

  他们除了送朱标吩咐的银子和棉衣外,带了几把火器,留在陆军军校给大家观摩。

  “这是太子殿下命我们带给你的信。”李安勇双手恭敬捧上。

  刚要去接,李大棒子手伸到半空,看见手上皲裂的血口子,不好意思的笑笑:“嘿嘿,我瞧瞧。”

  朱标的信上除了传达老朱的一些要求和命令,就是让他们保证每一间屋子都要坚固,并且北平冬月寒冷,需要棉衣御寒,工钱也必须在除夕之前发给匠师和将士,每人多发十两银子作为奖励。

  剩下的就是关于书籍,里面都是朱标托徐达,常遇春,唐胜宗和陆仲亨他们总结的作战经验,由太监抄写出来。

  并且说了主要课程,留出靶场和射击场,演武场,骑兵步兵的正规典范,基础作战,野外战术、各类兵器、熟悉各地地形,兵法,弹道学,基本的算术,历史,火铳火炮单独教授。

  陆军军校校规和奖励制度朱标都写在里面,每个人必须对科技理论要了解,政治学内容。

  每年会挑选综合素质高超的一百名进行奖赏,必须遵守大明军规的才可以有奖励。

  李大棒子翻开一本写着弹道的笔记。

  弹道有两种,内部弹道和外部弹道。内弹道讨论的是在弹药击发后,弹头离开枪口前……简易地雷一些理论和方法。

  他想到赵云生的南京第一水军军校,立刻打听到:“那个赵云生监督的水军军校如何?”

  焦赞笑道:“已经完工,大船的火炮也已经配置,太子殿下命我们专门根据船形,操作等设置,军规跟你们陆军差不多。

  不过水雷还没有成功,陛下和徐大将军他们已经去观赏了,太子殿下说往后的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检阅,看看成果。我们这才来催促你了。”

  李大棒子听到这里,像个斗战公鸡,攀比心立刻来了,他要超过赵云生那小子,北平府的陆军军校可不能落后于水军。

  ……

  此时南京城。

  前些日子,老朱和徐达他们过来看了水军军校,表示这要是放在鄱阳湖水战,绝对一次就把陈友谅给灭了,说着当年的风光往事,个个热泪盈眶。

  好几个淮西将领还说把勋贵子弟送进军校,不过这个都被赵云生聪明解决,说要经过考核和考试才可入校编制,设置了最低年龄和最高的年龄。

  退下来的将士,都进行了安置。

  三宝把这些人登记造册交给了锦衣卫,让他们暗中安排,开始建立各地的皇明卫馆,慢慢的去部署基层。

  等时机到了,便开始修大明的直道。

  随后两天,在赵云生的监督下大明第一水军军校正式开学,规定了每年的招收人数和条件。

  当初的水师,水军也都被挑选编制,徐达和常遇春,李文忠他们都在军校有了事做。

  另外又招了一批独特水手,都是十五到十六岁的江南汉子,个个练的身强体壮。

  对于军校,朱标为了保证严明和纯洁性,一律都是没有作奸犯科的,道德败坏的并没有要。

  这些人,朱标是为了往后出海所用的水手,朱标单独为他们多加了星象地理,还有各种航海仪器的使用和制造。

  朱标在赵云生等武将的带领下去看了通铺校舍,吃饭的地方,还单独规划水域,给他们用来做实战的演练。

  刘伯温回来的这段日子,朱标让他把除四川和云南各地以外的地区都做了标注。

  草原的铁矿,湖北大冶,凤阳府和太平府,山西大同等各地有铁矿的地方,召集人手,准备开采矿石。

  驻守山西的官员在文家老祖宅又发现了不少的银两,以及三座还未来得及开采的矿源。

  山西盐池的事情刘伯温如实禀告老朱。

  沿海海水晒盐工艺,朱标认为该不断的在加工完善。

  不少以前的盐田村,晒盐方式太缓慢,朱标让何青跟以前有晒盐经验的师傅不断的商讨切磋。

  但朱标的目的是为大明做出精盐,他把想法告诉了刘伯温。

  等盐和矿有了着落,他的任务就是修建直道,先修南北必须连接的要道。

  再修有矿产资源,茶,盐的府县,奠定基础,随后清理那些朝廷的蛀虫。

  临近过年时,老朱把他修修改改半年的《祖训录》给他还有朱樉朱棡他们这些兄弟看。

  强调节俭,严祭祀,慎国政和礼仪,规定宫阁大小,剩下的老朱说自己还要继续补充。

  朱标知道,皇明祖训就是老朱改了很多次,又添加很多次,最后才定下的内容。

  众兄弟告退时,老朱把朱标单独留下,询问他关于扬州盐务局和矿场的事情。

  “父皇,儿臣今日回去,便继续催促他们,精盐会有的。”朱标肯定的说道。

  “还有不到三个月,便是我大明第一次恩科,三月换名国士院,牌匾要做的大气些,你今日回去拟份过程给咱。”老朱说道。

  “父皇,儿臣现在就可以跟你讨论此事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