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 善恶并行_我真不是谪仙人
笔趣阁 > 我真不是谪仙人 > 第138章 善恶并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8章 善恶并行

  关于人性善恶之论,楚逸在通篇阅读《荀子.大略》之后,又阅读荀子的其他著作,对其理论有了深刻理解。

  在楚逸看来,自家先生老祖荀子是以“性本恶”为理论基石,即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,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,因此主张人性本恶,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,来“化性起伪”使人格提高。

  对于荀子的价值主张,实际上可以看做两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“性恶”,第二部分是“教化”,两者缺一不可。

  关于性恶,楚逸对其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  他从现世而来,从科学角度来说,人类起源于动物,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动物。

  动物的原始本能就是生存。为了生存,便只有杀戮。也就是说,人心本源便是兽性。这才有了“人不为已天诛地灭”之说。

  而后,有了礼义廉耻,有了思想教化,这才称之为“人”,这才有了“恻隐之心”。

  但这些都不过是一座樊笼,将人心本源笼罩其中,并没有将其彻底消除。

  有了樊笼,便有了底线,这才有了“善”。

  但在极端情况下,人内心深处这座樊笼便会顷刻破碎,丧失底线,做出极端行径,这也就有了“善恶只在一念之间”之言。

  所以,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善,也没有绝对恶的。这是楚逸自己对人性是善是恶的理解。

  “学生以为,人心可善可恶、可恶可善。善恶如同难兄难弟,纠缠一体,但看因缘,有的向善,有的向恶。所以,善恶俱有,好坏并存。”

  荀真听了这番话,内心触动极大,良久没有说话。

  楚逸见自家先生不说话,心中也比较忐忑,毕竟这是第一次与先生正式探讨非常深刻的知识。

  自己的想法,对或不对,楚逸心中也没把握。倘若与先生的想法相冲突,那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想法,还是坚持己见,又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啊!

  过了半晌,荀真缓缓开口道:“先祖主张人性是恶,即人生下来就自私、执著,带着贪嗔痴而来人间为恶,怎么能说是善呢”

  随即,话锋一转:“然圣人有云,人性本善,其根本便是‘仁义礼智信’。因为,人性若恶,又怎会有这‘五常’所在。所以,这个问题,一直困扰着我。”

  楚逸静静聆听,却没有接话。

  荀真目光落在一片竹叶上,然后便站在那儿,一动不动,整个人似乎与天地融于一体。

  楚逸惊讶发现,有那么一瞬间,楚逸竟然觉得眼前空空如也,根本没有自家先生的身影。

  此时,荀真意识沿着光阴长河一步一步往前走,便走便说:“曾经游学时,巧遇一位佛门高僧。当时因烦恼无法解除便向他请教。我问高僧‘愿大师慈悲,教我一个解脱法门?’大师便问我,‘谁捆你了,你要解脱’。当时,我想了许久,回道‘无人捆我’。高僧便说,‘那你还求什么解脱。’。从那一刻时,我便恍然大悟。”

  “人性,犹湍水也,决诸东方则东流,决诸西方则西流。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,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。”

  “所以,人性之道,有两条,一条是善道,一道是恶道,我们平常只要自问:我要往善路走,还是要往恶路走若往善路,依戒律规范身心,防非止恶,以道德来行事,秉持定慧般若,化俗向真;若要向恶道行进,则自私、执着、损人利己、侵人利益、犯人所有,恶贯满盈,最终走到尽头,失去生命的价值。”

  “也就如你所言,善恶俱有,好坏并存。”

  荀真说完这番话,望向楚逸,露出欣慰笑容。

  这个问题他几乎用大半生时间来追寻本源。不曾想自己的学生一语中的,这样的悟性古之谁有?

  楚逸忽然明白,自家先生为何在这个时候跟探寻人性之根本。因为先生希望他最终选择善道,以造福苍生为己任。而不是在诸多诱惑和仇恨之中迷失自己,误入恶道。

  “不过,世事复杂,许多时候让你身不由己,逼你做出违心之举,让你拥有负罪之感。在你举棋不定时,你要明白,所谓罪,不在内,不在外,也不在中间。罪性就是心性,心里有罪才是罪,心里没罪就不是罪。”

  楚逸心中一暖,朝荀真一拜,恭敬道:“先生教诲,学生永记于心。”

  荀真笑了笑道:“那你说,这世道,是善大,还是恶大?”

  楚逸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:“盛世之时,善大;乱世之时,恶大。”

  “为何?”

  “生逢乱世,为了生存,丧失底线,便有‘恶从胆边生’,恶心当道,走的便是恶道。太平盛世,礼法道德,如樊笼枷锁,便有‘从善如流’,善心当道,走的便是善道。如是而已。”楚逸如实说道。

  荀真微笑点头,自己学生这个答案,他非常满意。

  “佛家《妙法莲华经》说,虽一地所生,一雨所润,而诸草木、各有差别。与那老话所说的‘一样米养百样人’,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。”

  楚逸明白这句话意思,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,便有各自差异,好比是这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。

  “先生的意思是说,以自身一人之苦难,否定整个世道全部善意;或者,以一个人的大愿景,否定所有他人的悲欢离合。都是都不好的。”

  荀真目露赞赏之色,含笑道:“你能这样想,又能想到这里,我也没什么可以教你的。”

  楚逸诚惶诚恐,躬身道:“先生如日月,学生如萤火,萤火之光,又怎能与日月争辉。”

  荀真摇头道:“萤火再弱,依旧是光,仍可照亮人心。日月再强,可终有照射不到的地方,那便是阴影。”

  “学生明白了。”

  荀真突然叹了几声,道:“此去京都,万事多思量,要亦屈亦能伸。年少轻狂乃男儿本性,但处逆境当屈则屈,大丈夫矣;当屈不屈,意气行事,莽夫行为,易折。处顺境乘势应时,该伸则伸,伟丈夫矣;当伸不伸,一蹶不振,优柔寡断,无能。伸后能屈,需要大智。屈后能伸,需要大勇。屈中有伸,伸时念屈;屈伸有度,刚柔相济,方能大成。”

  大丈夫能屈能伸。道理很简单,却很少有人去深究这背后的处事哲学,或者说,把大道理拆解成为一个个可以实践的小道理,让人一听就懂,一做就会。

  自家先生的良苦用心,楚逸又怎会不知。

  直到此刻,楚逸突然明白一个道理,这世上屈有多种,并非都是韩信所受胯下之辱;伸亦多样,并非如勾践灭吴那般叱咤风云。

  圣人有云,君子不器,亦是此理。

  “先生,学生有一事不明。”

  荀真道:“你说。”

  “大先生为何会收许博为徒?”

  荀真微微一笑道:“这天下曾有三家之说,以道治身,以儒治世,以佛治心。治身则在出世与入世之间,追求自然之力;治世则在入世,讲究浩然正气;治心则在出世,探寻业力。”

  听到这里,楚逸倒吸一口凉气。因为,他明白先生这句话的意思,许博竟然拥有浩然正气。但为何他看不出来?是自己境界低微,还是眼力不够?

  荀真看出他心中疑惑,解释道:“所谓浩然正气,其实就是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;是以天下为己任、担当道义、无所畏惧的勇气;是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,这三气构成了浩然之气。此三者缺一不可,否则难以凝聚出浩然正气。”

  楚逸问道:“这浩然正气有何用处?”

  “方才所说,这天下有三家,道家玄门,儒家文庙,佛家禅宗。只不过,世人鲜有人知。”

  楚逸恍然大悟,继续问道:“先生,那位大先生是来自文庙?”

  荀真点头道:“文庙有四大先生,醉吟先生只是其中之一。大先生学究天人,通古烁今,以他为师,许博受益终生。”

  楚逸听的心花怒放,没想到许博竟然成为儒家文庙的入室弟子,这份殊荣当真罕有。

  不过,楚逸心中清楚,今日之局也必然有自家先生在其身后相助,一想到即将离别,心中没来由一阵伤感。

  “先生,学生即前往京都,不能伴您左右,聆听谆谆教诲。”

  荀真捋了捋胡须,轻声笑道:“天下无不散之筵席。离别既是相逢,不必伤春悲秋。自古道,君子之所以教者五,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未必面面相授。”

  楚逸拱手作揖,拜别道:“先生珍重。”

  荀真淡淡道:“好!”

  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
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